根據每年的數據來看,mba報考人數一年比一年的創新高!每年報考MBA的考生,從年齡上來講向來參次不齊,從二十幾到四十幾不等。對于那些想了解工商管理學的職業經理人們來說,比起潛在的投資回報,讀書的價值就在于讀書本身。只要想讀MBA,在不同的年齡段,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那今天亞洲城市大學暨其中國區教學中心新與成國際教育就給同學們說說適合讀MBA的幾個年齡階段吧。
事業起步期:25歲-32歲
在25、26歲時,基本上工作了兩三年,有基本的經驗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個舞臺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給他們一個舞臺去展現,他們首先面臨一個選擇:這個舞臺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選擇別的舞臺?如果這行業不適合我,這工作不適合我,或者厭倦了,是否可以馬上換掉?
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企業用人時,會把25、26歲的人群看得比較重,會給他們事業上一個舞臺,提供一個發展的機會。25-32歲之間是不斷積累的階段。這段時間他們應該有業績,順利的話,他們應該是有權力,有回報的(包括金錢回報)。
處在這一階段的人,大多達到了讀MBA的工作經歷要求,具備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同時,通過職業上升、職業規劃上的瓶頸,也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學習什么。這時候,再回到學校,根據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吸取知識,給自己的上升增加砝碼。
基本定型期:32歲-36歲
有些人在事業上已經基本定型了,這群人對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否也很清晰?我認為,行業不同,相對狀態也不同。在一個穩定的、相對來講發展也比較規范的行業,大家可能在這個階段對于事業前途特別清晰。而比如互聯網行業,在這時候就是創業期,發展的路徑也不是特別清晰,他們在這行業折騰好長時間,可能也沒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時可能好多人就會猶豫:要不要創業,要不要換行業?
但也不乏在某些變動較大的行業,目前還沒有穩定下來。選在這時候讀MBA,是在之前的基礎上給自己積累經驗和資本,力求在行業領域有更突出的表現。另外,對自己的事業也會有一些想法。
追求穩定期:36歲-45歲
在36歲職業基本定型后,在36—45歲期間,大多數人只是求穩定,更多的是帶后來人。這時他會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組織的目標,包括和團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他職業生命的延續。所以,這時他們是在企業里承擔重大職責,或者是權威專家的角色,他們追求在這個崗位上穩穩當當地盡職盡責。
很多在社會上很不錯的成功人物都是從這階段出來的。再往后,他可能還會伴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自己,他也可能開辟一個領域,參加什么行業協會,去搞一些公益事業等,這也是延長他的職業生命。
就像在互聯網行業,雖然一些人很年輕就成名成家了,這有時會給人一個“誤區”。輿論導向上讓很多人覺得年青人也應該像那些IT精英們一樣。其實這條路也是有風險的,而且很難走。他們身上有常人沒有的東西,他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是和那個行業有關的,但這不是常規。
其中,25-35歲這個階段是同學們需要充電的。首先把人的核心競爭力分成四部分:知識、技能、經驗(眼光)、心理素質。大學階段培養的是知識,如果自身結合的好的話,可能會發展一些技能。這個階段充電對完成技能有幫助。
在需要充電的階段,讀MBA是的選擇,那應該怎么去選擇
MBA?不同的年齡段的人對于MBA有不同的偏好度。MBA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全日制脫產MBA
學生參加每年12月底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管理類工商管理專業聯考,被錄取后,脫產學習2年,上課時間一般是周一至周五,畢業后可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證書。
這種學習方式適合剛畢業不久、事業轉型期或創業的學員,因為機會成本比較大,但是還是可以系統的學習課程。
2:非全日制MBA
學生參加每年12月底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管理類工商管理專業聯考,被錄取后,在職學習2-3年,上課時間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畢業后可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證書。
這種方式也同樣適合相對比較年輕的學員,機會成本相對來說還是很大的,一邊上班,一邊復習功課,同時兼顧—難,知識很容易被遺忘,學習壓力較大。
3、免聯考MBA
免聯考mba,包括中外合作MBA或者海外商學院國內辦學MBA。參加學校自主組織的面試+筆試,要求你具備以下幾種素質,良好的英語水平,快速的職業發展軌跡,強烈而明確的求學目的。準備的過程相比MBA聯考,要4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獲得證書,遠沒有那樣復雜和繁瑣,形式流程更加人性化,如亞洲城市大學(中國區教學中心新與成國際教育),其采取資質審核方式入學,學制1.5年,師資來自國內高校,如清華、南大、交大等高校教授或大型國企高管等。